正确面对挫折,引导孩子走出蛋壳心理的3个建议

发布时间:2020-06-21文/发现好网课

引导孩子走出蛋壳心理的3个建议

正确面对挫折,引导孩子走出蛋壳心理的3个建议

1、正确面对挫折,引导孩子走出蛋壳心理,不妨给孩子一点劣性刺激

 
所谓的"劣性剌激"是指令人不满意、不舒服、不愉快的外界剌激。对娇生惯养,受挫折能力较差的孩子来说,适当的劣性剌激是十分必要也是非常有益的。
 
因此,家长要认识到:适当地给孩子一点劣性剌激和挫折,让孩子蜜一般的生活中有那么一点点的苦味,这可以増强孩子学习上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比如,当孩子遇到困难、收到挫折时,父母不要在第一时间给予他安慰和帮助。要让孩子自己面对困境和挫折,积极想办法解决,而不是下意识地等待别人的"援救"。因为在等待过程中,他会逐渐失去面对困境的勇气, 心理也会越来越脆弱。
 
同时,适当地给予孩子批评,也是一种"劣性剌激",这能让孩子从小学会分辨是非,明白做了不对或不好的事情自然就要受到批评,从而保证孩子能听从父母的劝告,接受学习上的意见和批评。
 
有一个孩子作业总是写得乱七八糟,还常常把书本到处乱扔,每次妈妈看到批评他时,他就委屈得大哭,妈妈也确实拿他没辙,只能无奈地叹气。
 
—天,孩子的"毛病"又犯了,被妈妈批评后,又开始大哭大闹。 妈妈特别严肃地对孩子说’"谁也不喜欢被批评,但是妈妈批评你是为了你好,因为妈妈和老师都不喜欢不认真写作业的孩子。"
 
看见孩子的眼泪,嘟着嘴不说话,妈妈又接着说'"你为什么不认真写作业呢?难道你希望妈妈和老师不喜欢你吗?"孩子咬着嘴轻轻地摇了揺头。
 
"既然你想让妈妈和老师喜欢你,那么现在你把书本收拾一下, 再重新写一遍作业吧。"妈妈轻轻地拍了拍孩子的肩膀,微笑着说道。
 
虽然孩子显得很不情愿,但还是对妈妈说了一句"对不起",把书本收拎了起来,认真地重写了一遍作业。后来,孩子写作业认真了不少,也不爰乱扔书本了。
 
2、正确面对挫折,引导孩子走出蛋壳心理,在游戏中提高孩子的韧性
 
小学生年龄尚幼,遇到一些不顺心和受挫折的事情,他们难免会控制不住情绪,产生蛋壳心理。此时,父母可以在游戏中帮助孩子提高韧性和抗挫能力。
 
比如,在搭积木时,父母可以给孩子"制造"一点麻烦,故意将 一座快建好的"高楼"弄塌,看着孩子沮丧或者愤怒的表情,你要诚恳地向孩子道歉,帮助孩子重新搭建"高褛";
 
也可以引导孩子分析 "高楼"坍塌的原因,鼓励孩子总结经验和教训,然后自己执行解决的办法。重新搭成"高楼"时,孩子就可以获得更多的韧劲和抗挫的 能力,以及受挫折后的恢复能力,还有不向挫折低头的精神。
 
很多情况下,孩子们一起玩时难免出现矛盾,父母要尽呈做到不插手,让孩子自己去协调,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共同合作,从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亲,激发孩子交际和生活的热情,这也是帮助孩子打破"蛋壳心理"的良好途径。
 
 
3、正确面对挫折,引导孩子走出蛋壳心理,帮孩子找到合适的岀口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妙的小孩子自于听觉能力比较差,当班 里所有的同学听老师讲故事的时候,他常常一个人独自坐在座位上, 不爰和同学交往,而且对老师很抵触。只要听到谁说自己的坏话,他 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找人打一架。
 
被学校劝退之后,这个孩子不得不转到另一所小学。然而,在其他学校最终也都以"他不适合这里"为自被劝退。无奈之下小孩的父母送他去了一所"特殊"的学校。在这里,很多孩子的听力都不算 好,老师讲课的速度也比其他学校老师"慢一拍"。

孩子在这所"特殊"的学校里呆了不到半年,父母发现孩子变得开朗、合群了,他不仅交到了很多朋友,而且学习积极性也渐渐得到 了提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孩子之所以产生"蛋壳心理",可能与孩子自身有关。如:孩子的身体存在缺陷、遭遇心灵上的困境等。
 
作为父母,千万不要盲目地否定孩子或轻言放弃,而是应该帮助孩子寻找新的出口,只要找到真正适合孩子的出口,孩子的"蛋壳心理"也就迎刃而解了。
 
当然,如果有必要的话,你也可以求助心理医生,通过心理检测、 评估,从智力结构、个性发展倾向、社会适应能力、气质类型等方面对孩子的心理进行综合分析做出明确诊断,制定矫治方案,迸行有效的训练与治疗,帮助孩子消除影响学习的不良情绪与行为障碍,重塑良好的心理模式,充分调动孩子的兴趣和潜能,进而提高孩子学习的 自觉性、主动性。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