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写作|高一月测·网络新词频生vs现实文字失语

发布时间:2024-03-15文/发现好网课

上海杨浦2023年一模

材料

当下,一边是网络新词频频诞生,而另一边是人们时常缺少合适的话语来表达,某网站“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经常出现的提问是“怎么形容这种青春和夕阳结合的感觉”“怎么形容学校里大片的马鞭草开了”“如何表达大学毕业了对学生时代的不舍”“如何形容刚看完一本书或一部电影之后心里的惆怅感”……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个人见解

 

本期的语言风格,近乎于大白话,喜欢考场语言风格的同学,移步之前的一模作文解析。传送门:2023高三语文一模作文解析【杨浦·真】

大纲
 

第①段:这则2023杨浦一模作文的材料特长,常规方法摘抄材料不再适用。例举社会热点响应材料的现实意义方为上策:想一想那些正被人津津乐道的网络流行语,尚有余温的亦可,譬如春节期间大热的龙行龘龘……最好找出3个来。再然后,用论题或论点结束本段——

论题:频繁使用网络新词,是否是人们文字失语的罪魁祸首?

论点:事实上,网络新词与文字失语并无因果,真正需要审视的是人对语言及其背后思想的认识和运用。

 

第②段:下定义or上价值。

下定义:何为网络新词?扣住“新”字理解,心里预设一个对立面“旧词”的命运如何。

上价值:那些文字失语的瞬间,对人而言意味着什么?不难发现,“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的高频提问,都是人在成长中特别时刻,易引起群体的共鸣并有着个体的独特性。

 

第③段:思辨“网络新词频频诞生”的利与弊。

网络新词频生,既是现实,又是现实所需。站在时代发展的角度看,新事物层出不穷,它们需要新鲜的命名,新冠疫情肯定不能拿老词非典来描述,chatgpt也不能简单地描述成“中文屋子究极版”。

我这代人有个共识:那些经典的事物值得反复提起,常读常新,连接不同代际的人群形成共识。同理,旧的事物也值得用新词重新描绘一番,不仅赋予新的生命力,而且更加契合时代背景,当年“囧”字被挖掘出来,恰恰是反映了人们的心声,“内卷”“孔乙已”何尝不是?

关键在于,网络新词的祛魅化,那些词语并非新潮的象征;避免网络新词的污名化,这玩意儿并不是洪水猛兽,该用得用;谨防网络新词的泛滥,使用场景不断外化超出词语本义,也算是词语的异化吧。

 

第④段:思辨“文字失语”的忧与爱。

可怕的不是文字失语,而是缺少了生命重要时刻的体感、顿悟和表达欲,生过一群离了网络流行语就不会表达的人。几年前我打游戏,总会遇到一些嘴巴特臭的玩家,满嘴流行的脏话、俏皮话,毫无内在、思考,这帮人还自觉潇洒。直到我反问:你把那些网上学来的话去掉、别用,只要你能说一句自己想的话来,我就算你说得对。这招屡试不爽,总能把对方逼得哑口无言,现在好像不顶用了,我学生告诉我,我之前说的这句网友们也爱用了——他们竟然也在学习也在进步,悲喜交加。

另外,语言和文字之间,感受和表达之间,需要思想和语言的工具,需要表达的契机和训练,之间没啥坦途,该练得练,好好观察、好好体验、好好表达、好好说话、好好写字、好好修改……即便文字失语,也没啥可怕,生命里总会留下无法描述的遗憾,不然哪来值得反复追忆、重现的回味呢?

 

第⑤段:统一论,把立论和驳论的逻辑,按照先后次序再写一遍,能写出语言风格和文学性最好,写不出来大白话理顺了也是种进步。

 

第⑥段:升华or顿悟。

这一段,能想到的话,算是全文的锦上添花;想不到,也不必苛求,毕竟不是啥材料都能正中咱们的下怀、激发思辨的乐趣。

这里借用咱们上学期讲的《1984》,小说里大洋国设立的新话部分,专门在那儿删词、改词,作者想让读者意识到语言的重要性(用词的重要性),用什么样的语言便会塑造什么样的思维,这点在科学研究也得到过印证。同学们自然晓得什么样的思维决定了我们是什么的人,这么说语言关乎到我们的自我、本质,再重视也不为过。

说句题外话,已然到了高一的下学期啦,同学们有没有熟练掌握高中语文阅读题的语言表达呢?还没的话,多抄抄答案,争取早日达到内化的境界——熟得不能再熟,下笔就是那味道。

 

第⑦段:西西弗斯式的万能结尾(《菜根谭》的冷眼、热心,还没学到,以后讲)

人生如西西弗斯推石上山的征程,我们竭尽全力推动语言的巨石,试图抵达思虑澄明、描绘天地的山巅境界,然而巨石总会回归其滚落山脚的命运。看似是一场徒劳,没有任何一种语言和思想能够镌刻生命的纹理和骨血,但我们恰恰在锤炼语言的过程,窥探到世间与自我的一角,每一刻都悬停着博尔赫斯笔下的阿莱夫——凝聚万千世界于一瞬的充盈体验。推石不止,感受亦不止,意义与价值不断绽放,不亚于山巅朗照乾坤的辉光。

相关学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