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上海奉贤高三语文一模《知识越多越让人无所适从》写作解析

发布时间:2024-02-24文/发现好网课

2024届上海奉贤高三语文一模写作材料

有人说,知识的岛屿越大,与无知海洋的边界也就越广阔。这是否意味着拥有越多的知识会越让人无所适从?


个人见解

本题算不上比喻类型的考题,岛屿与海洋起形象化命题的正面作用,不构成思维的负担。

真正需要立论、驳论、统一之上升华的论点,是最后那句「这是否意味着拥有越多的知识越让人无所适从?

写作解析

1、

原汤化原食。为什么拥有越多的知识越让人无所适从?沿用材料前半部分的逻辑,推理。随着学习生活中积攒的知识体量越发庞大,便越发感知到经验、已知之外的未知何其广阔,而人不过是有幸立在海洋中一块裸露的礁石上罢了,眼前所见、思维所及之处皆是尚不可知之物,无形无影无迹,森然,宏伟,渺小与茫然裹挟你我,无所适从。

若你还记得邓宁·克鲁格效应的曲线图,无所适从的感觉恰好对应第二阶段——绝望之谷,此时人的认知能力和知识储备,正处于走下无知之巅的狂妄,对求知心怀虔诚却满心忧虑的阶段。但前方的道路并不晦暗,反倒充满希望与光明——那是一条开悟之坡,缓慢而又坚定地随着知识量的增加重建土崩瓦解的信心。搞懂这个道理,不只是告诫自己要从悲观心态转向积极乐观那么简单、容易。


2、

逆向思考,知识在何种情况下,体量越大、数量越多反倒能助人走出惶惑、不安,赢得一种坚定、安宁的人生状态/求知心态呢?

假设无穷无尽的知识真使人不得安宁,那施以法术、暴权,让知识只是缩减至一个人耗尽一生可以穷尽的总量,情况又如何呢?细想一分钟。答案是无比可怕,好比西西弗斯终于把巨石推至山顶,却发现山顶的另一端只有一片虚空,一无所有。

这样看来,无知海洋并不可怕,人求得知识的垒起的岛屿本质上固若金汤,那些未知之力毁得了人的生命,却夺不走人内心中的信念,只因为构成信念的知识并非一盘散沙、彼此冲突,而是随着求知之旅,不断沉淀、不断内化、不断交融,构筑人对自己、对世界、对生命的切实理解。知识使人掌握了解释世界、诠释未知的主体性权力,而且屠龙技总是日日精进的,一个真正热爱求知、终身学习的人,有可能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姿态,但每一步都有其不言自明的欢喜。

 

3、

求知之人时刻不忘反思的思维工具,检验任何看似美好的诠释加于自身,是否存在自媚(自我感动)的嫌疑?

追问自身,逼至自辩为难的绝境:何以见得,我们所知的,便是知识?换句话说,我如何确认得了所学的知识真的是名副其实的知识呢?其实,并不把握。难堪固然是有的,但新思路也随之迸发。能使人无所适从的,其实算不上知识,暂且称之为信息,人总是要穿行在时代纷扰的信息流中,喧嚣、嘈杂、如影随形,会使人无法凝神聆听、思考、琢磨真正值得的知识。求知本身便是生命的静音键、凝神汤,当一个人开始分辨信息、将信息内化成知识的那一刻起,心无旁骛,天地澄明,一寸礁石亦是一方乐土,已知乾坤大,犹怜岛屿擎。

相关学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