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语文一模上海长宁区《人生是否需要标准答案?》写作解析

发布时间:2024-01-08文/发现好网课

2024届高三语文一模上海长宁区写作材料:

人的很多选择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这是否意味着人生不需要标准答案?



个人见解

 

本期解析的风格又有了一些变化,有点像一个比喻,思想漂流。

思想漂流的手法,常用于考题相对而言较为简单,且有不少老师珠玉在前的情况。我试图穷举种种可能的立意,待到再无新事可言后,重新梳理,去芜存菁,为的是以新意、深度破局。

但我不保证自己不会和其他老师的立意撞车啊,韩寒当年说自己从来不读别人的书是骗人的;我是真不看别人的解析。

写作解析:

1

木心有一句话曾打动我心,他自问自答道:“生命是什么?生命是时时刻刻不知道如何是好。”这话呼应了材料前半句的观点,人的很多选择是没有标准答案,或是因为世事纷扰、波折,远非能人力所能左右;答案中或多或少贯彻着个人的意志,因人的独特性,所以答案难有标准。

诚然如此,人应该早些走出需要标准答案助力选择的惯性误区,当选择有了确定无误的标答,选择即不再是思考落入袋中的表现形式,而是一种表演。当标准答案的窠臼不再,选择才回归为思想与行为两方面的行动,反过来说,长久地选择标准答案版的思维能力和人生模型,不可避免地趋同、呈现一种单调的社会景观,并且同质化会解构标准答案的解释力和赋能强度——选择了标准答案,不仅得不到预设的结果,而且一并拒绝了其他的答案。

2

没有标准答案的观点,为的是打开思想藩篱的牢笼,而非大而化之的得出不再需要标准答案的定论。标准答案的价值,并不是建立起不可逾越的金科玉律,而是塑造一种共识。

事实上,人很多时候没有选择的自由/权力,而标准答案式的思维/行为规范,群体共同遵循的理念/原则,维持着局势的稳定、发展的延续、人性的捍卫。正如汉娜阿伦特质疑人在大是大非面前会呈现“平庸之恶”,追寻、建立一种人人可寻的标准答案,则是约束着每个人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处不可任意妄为或无所作为。

立论部分刻意隐去的现实反思,将搭配驳论一起来:反观当下热议的人生话题,无一不是表象的标准答案失效的争论和痴缠,宇宙尽头的出路收拢成两条狭隘的路径,带货直播求名利,考公上岸保太平。

可叹之中亦有可取之处,当学历不再被崇拜,终身学习仍然是一条可取的标准答案,人生不会向寿命一般自然增长,意义的每一步都是执着寻求的产物。愈是别无选择之时,愈要坚守人之为人的底限,这些答案可以成为标准。


3

很多选择没有标准答案,是启蒙运动后人个性解放的观念得以尊重、贯彻;那么无从选择的时代困境、人生低谷、历史拐点,一些行为准则和理念情操,与其说是防止系统性崩坏的标准,倒不如说是一道窄门,打通虚无主义的封闭。

遵循第一性原理,标准是我们强加给答案的愿景、道德负担,而答案本身只是选择之后的可能性产物,选择所面对的仍然是巨大的未知,充斥着不安恐慌以及难以名状的失去感。作出选择的意义,在于人作出判断那一刻的主体性和独立承担万事胜意的喜悦、诸事难料的苦涩甚至于触发多米诺骨牌链式效应的荒诞,不在于效验随机性结果后胜天半子的自诩乃至宿命轮回、半点不由天的叹惋。

行文至此,仍有一个惯常的底层逻辑等待召唤,说标准要说是谁定的标准,时代共识有着移风易俗的教化力量,但人最需要的恰恰是一个专属版的终极意义的标准答案。横渠四句曾给知识分子价值尺度的标准答案,而你,我的朋友,得打破化身权威的标准答案,哪怕不能另垒一座新峰入云,也得在意义的平原上站直身子!

相关学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