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敬业高二语文月考作文《如何认识你自己的一种方式》写作解析

发布时间:2023-10-31文/发现好网课

上海敬业高二语文月考作文-材料
 

有人说,“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了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知道“自己”是什么。


个人见解

 

就地取材,拿我今天读的书举例。

 

摘引:

他又寻思,各家医院干琐碎活的,脸上都挂满虚弱疲乏的表情。年长女性邋里邋遢、早生华发。小伙子们留着髭须、一副苦相。老师傅们总懒洋洋地倚着换洗袋,对路人阴着脸。他们富有阅历,已经抱定信念——推脱一应差遣,即其职责所在。他琢磨着,我也那样子吗?

——2021诺奖得主古尔纳《朝圣者之路》

 

切题解读:

主人公达乌德是医院里的夜班手术室护工,选段是他在职工食堂里打量其他工作人员神态的场景,正是他们都顶着一副令人生厌的面孔,才让达乌德猛然惊觉,自己和他们会不会同一种模样。这个过程,符合撞上了一些别的什么,撞的表现形式是凝望他人,反弹的表现形式觉得不适、不喜欢,才知道自己正身处其中,是他们的一份子,自然而然有着相同的经历、心境和个人气值,而这意味着目前自己所处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意义,都是令人生厌的.

写作解析


一、

审题,明确材料在考什么。

材料里说,才知道自己是什么。仍旧是核心命题的考察:认识你自己。该题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德尔斐神谕,也是思考有价值的人生的第一步·认识自我。

万事开头难,认识自我也不例外。首先,自己、自我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需要借助具象的人才好理解。其次,认识自己是自己的事情,不能简单地拿他人来说事。这两重天然的认知关卡,使得大部分现代人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知道自己是什么”。

材料在承认自己是一个不可见的抽象概念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个认识自我的方法:去碰,去撞,去品味弹回来的那些东西。可能是情感,可能是顿悟的道理,也可能具体事物的斩获。
 

二、

事与愿违,现实往往于期待、教导正相反(否则,至理名言为何被反复提起,警示世人呢?)。

现代人下意识地会避免与外物的碰撞,即人际交往中,避免矛盾、摩擦、不愉快;成长体验里,选择轻巧而非沉重,躲避光荣有尊严的失败,巧取轻松又令人愉悦的小胜利、小成就。

写到这里,我们使用的思路是,假设材料观点是正确的,找到与之相反的为人处世的选择,分析行为、思维的误区的背后,情理之中的原因。

这一步很重要,但不能止步于此。思辨,说到底在二元对立中找统一,考察同学们会不会是非黑即白的人,再检验大家是否有中庸的智慧(此中庸非贬义)。这道题里的对立面得自行推出,才有探讨的空间和深度,人一定会撞上什么吗?显然不会,前面的内容劝谏的就是止步不前的人。人撞上什么,一定就会弹回来吗?肯定也不是,有时候撞上去就被吸住了、融入了,这种现象也好找,深陷消费主义、娱乐主义的比比皆是,这些人在一个虚幻的意义上殚精竭虑,但很难有一个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思想,他们很容易将自身变成了时间、消息、情绪的消耗品。

这时候,驳论浮出水面,既要审慎地选择所撞之物,最好是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大格局,又要反思已经撞上的事物,是否被自己忽视了,是否自己陷入沉迷了。

三、

 

眼瞅着,咱把能想的、能写的都提了是不是?当然不啊,咱还没有走走极限这条迸发无数创意的路呢。

不妨大胆想一想,是否有一条撞不上任何别的什么的情况?肯定没那么绝对的时候,但就算有,也不愁断了认识自己是什么的道路,毕竟咱还可以自己撞自己,自己弹自己!这个方法的本质,也是这个材料的底层仍旧是反思,一种逆着自己的性子、惯性、期待的思考方式,一种值得践行一生的求索方式。

苏格拉底: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让我们继续与自己周旋的人生吧。

相关学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