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黄浦区高一语文统考作文《面向未来的阅读》写作解析

发布时间:2023-06-25文/发现好网课

上海黄浦区高一语文统考作文《面向未来的阅读》


考题材料

 

近期,沪上高校公布阅读数据:某大学2022年度阅读达人一年借阅图书800余册,而初代GPT一年的阅读量则达到7000余册。

有人认为,就阅读数量而言,人类已经无法超越机器;有人则不以为然。

在技术快速迭变、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阅读?阅读什么?阅读对于我们的意义何在?

请以“面向未来的阅读”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个人见解

单看材料里给出的沪上高校公布的阅读数据,只比较阅读数量。擅长多维度思考的同学,立即拉响思维警报:数量与质量只有相关性,而非绝对因果,人不能迷信数量。当然数量从简单的积累,跨越到不同量级之间的差距,则另当别论,量级之间往往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立意解析

01

 

就阅读数量而言,人类已经无法超越机器,这无可厚非,也不必惊讶。早在人工智能横空出世之前,也没见哪个人物骄傲地宣称自己读过的书超过了某某图书馆的藏书数,怎么现在一听说初代GPT一年的阅读量达到7000余册,紧张不得了。诚然,社会里时常弥漫着一种阅读量焦虑,什么日本人年均读书多少多少,中国人年均读书多少多少,两相比较,中国人竟然比昔日仇敌差一大截,这怎么得了,这如何是好,中华如何崛起,民族如何复兴?所有的爱国儿女赶紧埋头读书,达不到学富五车的程度,都开除国籍!(别当真,我这里用的是反讽的口语)。要我说,GPT的读书量超过人类是个好事吧,且不说有多少人认真读完了每一本名著,单单那些无人问津的书目能被某种智能读过,其中的事实、思想能够延续并产出新的知识,都是好事,人力所不及的文化炬火,由工具秉持,也不错

02

破除数量的妄念,重新审视阅读的价值,会有新的发现。2022那位高校年度阅读达人一年借阅800余册图书,绝不是沐浴焚香、顶礼膜拜式的逐句逐页、无一遗漏的读完,这些数目构成了他解决心中问题、具体挑战的支撑。行文至此,读多少,远不如为何而读、读的什么、读到什么。话说回来,GPT作为一种工具,本身是辅助人更好地阅读、更好地检索、更好地从输入向输出转换,新事物诞生之初,人因未知而恐惧,因被取代而抗拒实乃人之常情,好比计算机问世之后,账房先生的算盘珠子收进库房,从此以后“V0”之声响个不停。人是目的,不是手段,GPT读书,人也读书,不存在GPT读书之后,人不再需要读书,相反,有了新工具的加持,人应该更好的读书。冰心奶奶一定非常欣慰,当下愈来愈接近她倡议的“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

03
 

前段中提及的“人是目的,不是手段”需要展开说说,人与工具的对立心态,人对阅读量的迷恋,背后的本质都是人在功绩社会追求效率最大化,激烈竞争使人被异化为一种数据、一种达成目的前的手段、一种可被随时替代必须追求不可替代的稀缺性,从而踏上人不断地自我督促、自我演化、自我剥削,化身为工具的哀鸣

读书虽有赢得竞争的作用,但它本身的起点仍是提升自我。只为功利而工具化读书,是无法培育人格独立、思想自由的智识分子的,即便有顺势之人在智能时代与AI合而为一,达成世俗层面的人生成就,也无法缓解被下一个时代趋势取代的焦虑,他们乘好风上青云,更懂得风势的可贵以及高处不胜寒。说到底,读书是一个自我启蒙、自我认可、自我发现、自我成就的最安全、最公平的途径,毕竟功成名就不是目的,让生命丰厚、独特、有趣、自信才有意义。

相关学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