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石景山高三语文一模作文《同与异》写作解析

发布时间:2023-03-25文/发现好网课


2023年北京石景山高三一模作文【原题回放】
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1)成语是汉语特有的语言形式,凝聚着中国智慧。以含“同”与“异”的成语为例,感同身受、同舟共济、世殊时异、标新立异、和而不同、殊途同归、求同存异……这些成语体现着中国人独有的思维方式,一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以“同与异”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023年北京石景山高三一模作文【审题分析】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从本周起,北京各区陆续举行高三一模考试,不断有新题发布了,今天我们一起解析石景山区作文题。
“同”与“异”二字构成关系类作文题,我们先读出导语提示的信息:“感同身受”“同舟共济”和“同”字有关,“世殊时异”“标新立异”和“异”字有关,“和而不同”“殊途同归”“求同存异”和二字都有关,在这几个成语中,“同”有相同、一起、苟同的意思,“异”有不相同、奇特的意思,我们取什么含义组成值得讨论的关系呢?“同”“异”取”相同”“不相同”这对反义词内涵,具有更大的思辨空间。
接下来举出几个例子,思考“同”与“异”之间的关系。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列举前人经历,证明了同一观点:那些不朽的著作,往往是历经郁愤、不平之事后奋发而起的结晶。从诸多先贤那里领悟到的人生智慧,成了司马迁遭受宫刑后创作持久动力。“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绝不附和于已有的著作,标新立异,表达独创的见解。“同”与“异”,或许是《史记》为何成为“史家之绝唱”最好注解。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诗经》的作者,身份各异,有孝子、忠臣、怨男、愁女,但在作品中都是至情流露,毫无伪托虚徐之意。好的文学作品,往往选材、风格各异,但在反应现实生活、抒发真情实感方面,往往是相同的。

 
除了文学之外,我们还可以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语言文字等视角,来阐释“同”与“异”的关系。写好关系类作文的关键在思辨分析,这还是有点烧脑的,下面展示的三篇写作,供同学们参考。

 
一、
“同与异”各美其美方有生机活力,参差错落之美和协调同一之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意趣,两者相映成趣,有机统一构成和谐社会,才共同描绘出了今日灿烂美丽的世界。
唯有在尊重个性与差异的基础上,追求和谐与秩序,方能开创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共荣局面。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讲究天人合一,顺应自然,既欣赏鹏之直上云霄,乘风一去九万里,亦尊重龟鳖在污泥中打滚作乐,一任天然。而儒家思想则“君子和而不同”,其意便指在君子之间情性的差异应给予尊重,毕竟有海纳百川之包容才能尽染山河之美。

 
由“同”带来的秩序之美是一种后天形成的理性之美。人类自出生便具有改变世界的意欲和勇气——即在无序的自然中创造有序的文明。从古代村落的分布和河流的治理,到现代的城镇和路段的规划,无不彰显着人类的创造欲和对秩序的渴望。70年前共产主义的先锋们为了共同的理想浴血奋战,列阵时军容齐整,冲锋时无人退缩,这便是一种众志成城的统一的壮美。70年后的广场阅兵,受阅部队步履铿锵,气势恢宏,依然能带给散漫惯了的我们这些年轻人,以极大的精神冲击和美的秩序震撼。由此可见,秩序之美不仅别有美学价值,更是一股改变创造的巨大力量,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由“异”带来个性之美和由“同”带来秩序之美不是对立竞争的关系,而是相得益彰的关系。没了个性,秩序便失之死板,甚至会变成暴力的专制;没了秩序,个性便可失之散漫,亦不能彰显其最大价值。所以我们说,在当今时代,要尊重个性并推之及整体和谐,这必将是国际多元文化碰撞的唯一解决方案。我们在过去的20年中,已经看到了太多文化趋同,文化吞并现象,从古村落的消逝,到主流文化扩张、侵蚀亚文化,这已造成了人类文明的重大损失。唯有在过去的失误中汲取教训,方能指引我们更好地向前,我们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行之弥远。  
 
愿未来的道路上个性与秩序并存,“求同”与“存异”并重。愿世界共同发展,个性与秩序之花都能更加绚丽的绽放。

 
二、
汉字参差百态,各美其美,而千百种字体、笔法,又蕴含相同的运笔法度。书法艺术一域,正是同一中见百态之美,百态中有同一之规。
书法能在同一整齐的格式中,生发出参差百态的差异之美。汉字书写限制颇多,笔画要由外至内,行文要由右至左,一撇一捺皆不能超出九宫格的限制。格式虽千篇一律,但书体与笔体却可千姿百态。甲骨文自然古朴,具有殷商时期天地造化之美;小篆美在圆健遒劲,体现了秦王朝统一天下的精整风貌;隶书波磔运笔的痛快淋漓,反映了汉民族对于雄强豪放气势的崇尚;楷书凛凛然颇具阳刚之美,是盛唐政治理性与活力的写照。而欧体方圆,颜体浑厚,柳体劲健,赵体流美,笔体亦缤纷如百花齐放。

 
所谓“过犹不及”,差异化的参差百态固然美,然而极端追求百态而猎奇便不再是美,而是一种丑。有人注射器射墨、砍刀书写,认为气脉能行云流水;有人头发蘸墨,被几人倒抱以头为笔,却自诩“行为艺术”。
事实上,不仅同一能演化出百态之美,百态中亦有共性。王羲之在千百字中,凝练出“永字八法”的运笔法度,以一字备八法之势,涵盖了正楷的所有笔法。魏晋行草“风神洒落姿态备具”,而唐朝盛行的狂草,笔法则更激荡奇变,狂草看似是对行草的颠覆,但狂草继承了行草的笔法系统和法度布局,在百态中见齐整,其运笔的精妙严苛甚至不亚于楷书。

 
从同一中见百态之美,差异化的百态中有同一之规,能给予人们传承文化的启发。现今,书法艺术急需传承,既要寻找古人数种笔法的规律,又要在继承中适度发挥个人精神,不拘泥于古人。譬如古之大家如唐之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其源皆出于晋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而能各有发挥,是传承书法文化的典范。

 
中华千年的历史长河滚滚东流,站在长河之外纵览古今,同一与差异从不是非黑即白,当整齐划一与参差百态交融一体,方能共筑艺术之美、文化之美。

 
三、
美,若从“同与异”的视角加以划分,大致可以分为差异美与同一美。二者看似对立,但实则相互包含,相辅相成,而正是这样辩证统一又相互区别的两种美,使得“美”这个概念更加富有美感。我们在明确二者的区别的同时,更应关注其中的联系,带着求同存异的观点欣赏不同文化,指导社会发展。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说的是大千世界中的芸芸众生之间所带有的差异。正是因为有这种差异,我们才能在生活中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一般对于差异美的享受。若没有它,这个世界难免少了些激情与个性,多了些单调与乏味。阅兵方阵展现了整齐划一的统一美。区别于差异美,同一美带给人更多的是震撼与认同,它让个性找到共性,个体有所凝聚。若没有它,这个世界之于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或许多了几分陌生感。
差别美是同一美的基础。差别是带有共性的差别,同一是带有个性的统一。我们所谈的差别不是当个特性上的差别,而是综合个体的差别,而不同个体之间有差别必然也有相似之处,这就为同一美的形成提供了条件。我们所谈的同一不是如克隆般毫无差别的统一,而是学校中,一个个不同学生共穿同一款校服,为同一个梦想奋斗的统一;是军队中,一个个不同的军人共穿同一款军装,为保家卫国而奋斗的统一。因此,同一美自然需要各具特色的个体彰显共性后方能形成。

 
同一美同时也维持了差异美。当个体汇聚之后,其传承、延续的能力便大幅提升,统一美形成后,其代表的那种美便容易长久留存,因为差异的存在,同一美必然也具有多样性,多种多样的同一美不断发展、延续,自然保护了差异美的火种。正如我们当今世界的不同文化,各个地区具有差异的人找到共性形成了同一的文化,造就了同一美,而无数的同一美不断发展,从人类社会这个宏观角度看又展现了文化多样性,维持了差异美。

 
所以,我们要秉持着求同存异的观点看待世界形形色色的文化,在异中求同,在同中维持异。当今这个多极化、全球化并存的时代,平衡好差异美与同一美比以往更加重要,我们一方面要地址文化一元论、文化霸权主义的影响;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可盲目追求差异,盲目彰显个性,而是要在同一美中照到凝聚力、向心力。由此可见,把握好同一美和差异美的辩证关系并加以实践,是我们必然要践行的话题。

 
愿我们既能欣赏风情万种,又能领略协调同一之美,在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中,触摸美的温度,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上面的三篇文章侧重于文化的角度分析“同与异”的关系,导语中没有设限,可以分析的角度当然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写作文,也需要处理好“同与异”的关系,每篇作文题目各异,我们要把握好这个“异”,分析好题目具体的概念、导语里直接或隐含的信息,否则就有跑题、偏题的可能;同时,我们还要把握好题目之间的“同”,不同的题目之间,可能属于相同的命题类型,有相似思维方式,在审题立意、结构设置、论证分析、素材选择等方面上,颇有值得借鉴之处,把握好“同”的关系,题目间建立横向联系,例如近期写过相反含义的关系类作文有“向前看和向后看”“有为和无为”“高处与低处”等,我们会发现一些题目之间存在“大同小异”的关系,这样的意识,能极大地促进我们把握好议论文写作。

相关学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