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上海长宁区高三二模作文解析《知识和经验能成事吗》

发布时间:2022-08-18文/发现好网课

2022届上海长宁区高三二模作文-考题材料:


人们几乎不可能在知识与经验都完备的情况下做事,仍然可以做成很多事。但每当有事情未做成时,人们习惯于在知识和经验上找原因。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个人见解
 

读罢前句,既赞叹人力之可为,又感慨世事之慈悲。

万事俱备的孔明,尚缺一缕东风,常人如你我,又如何在成事前达成知识与经验的完备?这二者任取其一,思索它与成事之间的联系,都无法得出言之凿凿的定论,更别提两者的交汇时,系统分析时要面对的复杂性了。总之,我们可以拎出两个确切的概念,但是无法解剖两者的内核。解题的关键,得回到斩断“知识和经验都完备”与“此事必成”的因果链上。

本题在用词上,藏着一起小小的机巧:做成很多事,成事,不等于成功。同样,事情未做成,事未成,也不等于失败。旁边一句:虽然成功学在生活道德中立不住脚了,但是它架构于人心深处对名利的渴求、对失败的恐惧和痛感,还是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思维逻辑。剔除它,不妨从不谈“成功”这个词开始。


立意解析

(1)
驳论易写,立论为难,如何解释人们在知识与经验完备的情况下,仍能成事的原因。不妨从“求知vs无知”的底层逻辑走起,未知的无穷使人无法穷尽知识,无常更是损耗了成事中知识与经验的适配性。这是底层逻辑的便捷,正如与有常识沟通的人,心里舒坦一些。但是我们依然要在材料的逻辑找到合理的解释,即材料认为知识与经验不止是在行事之前通过积累获得的,也是在成事的过程中求索得来的。本就是行事之后才能得到/检验完备的答案,如何在行事之前得到呢?老话在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2)转念一想,还得追问,为何在知识和经验不完备的被动局面里,人仍然可以做成很多事。这是反逻辑,但不反常识的事,毕竟生活中随处可见嘛。顺着材料的逻辑,已知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并不是成事的唯一先决条件,那另外的条件是什么?以主观能动和客观事实的角度,另外的条件是时运;以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的角度,另外的条件是知行合一的哲学;以数学思维为指导,另外的条件是贝叶斯算法。

(3)反驳踌躇不前的人,反驳那些事未成的责任归咎于知识和经验的人,在我看来,是审慎的,却是缺乏人文的,智识上的批判无疑于摆出了姿态,令人敬而远之,但是人文却能以人顿悟、逆行的力量。人们习惯于在知识和经验上找原因,来解决事未成的法子,真的可笑可叹吗?迷信单一方法论,导致行动失效是常态,但是另一种脱离困境的概率也在增加啊,不断逼近极限,哪怕不撞南墙不回头,也是脱离对知识和经验的迷信、脱离单一认知系统和行为路径的必然修炼啊,正如事情从未成到成,还有另一个限制条件:反复试错、参照纠偏、校正的时间。

本篇文章为免费观看,原创作者为:骆羁骆骊,微信公众号:顶尖语文课堂,欢迎大家关注学习。

相关学习资源